那场总决赛第六战的画面,杰森·塔图姆说他回想过上千次。
每一次,他都会回到那个瞬间:一次突破中的身体对抗,落地,肩膀传来的剧痛。那不是他习惯主宰比赛的方式。在那之前,他是凯尔特人冲击冠军的引擎,是球队倚仗的箭头。但那次受伤,像一道无形的枷锁,限制了他的运球、他的投篮,甚至他呼吸的节奏。
“如果我没有受伤,结果会怎样?”这个念头成了他脑海中反复播放的默片。他坦言,你无法不去想它,尤其是在距离冠军奖杯那么近的地方。那是一种混合着遗憾、不甘和巨大“如果”的复杂情绪。冠军近在咫尺,却又因为身体的不合作而感觉远在天边。他知道篮球世界没有如果,但人性的本能总会让你回溯那个命运的岔路口。
然而,塔图姆并没有让自己长久地沉溺于这种假设中。他将这种“上千次的回想”转化为一种更深层的燃料。他随即提到了一个更令人印象深刻的壮举:“在我的职业生涯中,当我面临2比3落后的局面时,我三次都最终翻盘成功了。”
这句话掷地有声。它不再是关于“如果”的哀叹,而是关于“我已经做到过什么”的宣言。他细数这些经历:那些被逼到悬崖边的绝境,那种全世界都认为系列赛已经结束的压力。但他和他的球队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他们的坚韧。他们拥有在逆境中反弹的基因,拥有将绝望转化为希望的集体意志。
这三次翻盘的经历,远比一次“如果”的假设更有分量。它们不是偶然,而是塔图姆和凯尔特人队精神的真实写照。这让他有底气面对任何困境,包括总决赛失利的伤痛。过去的成功翻盘,为他构建了强大的心理基石,让他相信未来的大门依然敞开。
最终,塔图姆的故事从“回望”转向了“前瞻”。那次总决赛的失利和肩膀的伤痛,与那三次绝境翻盘的胜利,共同塑造了现在的他。他带着所有的“如果”和所有“已经做到”的经历,将它们打包成继续前进的行囊。他的目光已经投向下一个赛季,下一个挑战。他知道,冠军之路从来不会平坦,而他和他的球队,最擅长的就是在看似无路可走时,杀出一条生路。